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/ 信息公开 / 清廉建设 / 正文内容

【清廉家庭】我的祖父祖母

作者:复兴镇人民政府 腾旋 日期:2024年07月19日 来源:本站原创

一个词,一句话,一个家里的故事,一段家庭的记忆,都是家风的载体。我的家风不是什么束之高阁的金科玉律,也没有什么诘屈聱牙的章句,它是言传身教的春风化雨,是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。

我的家风可以概括为耕读传家、勤俭持家、宽厚睦家。这十二个字虽简单短促,但却是我祖父祖母一生为人处世的凝聚升华,承载着他们对后代的希冀和期望。

耕读传家

“耕读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。我自小跟随祖父母在农村长大,可以说我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形成无不受到他们的影响。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,一年四季在地里讨生活。他俩下地干活常带着我一道,说是干活,在幼时的我看来却颇具乐趣。我有着自己专属的小锄头、小铲子、小背篓,在地里挖蚯蚓、摘棉花、种蔬果……在耳濡目染中也体会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。尽管祖父母忙于生计,但他们却从未忽视对我的教育。记忆中数学的初启蒙是祖母摇着蒲扇和我一起数数,文学的初体验是祖母四处收集来的一本本童话书。他们不曾辅导过我一次功课,但是他们却会用最质朴的语言激励我前行:“考试考好了,不要骄傲,要再接再励。”“一次落后有什么关系咯,下次努力就行啦!”在漫长的“耕读”中,从小镇做题家到省会研究生,我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祖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。

及至毕业,我成为了一名公务员,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我惴惴不安。犹记入职前夜,祖母和我躺在床上夜聊,祖母安慰我说:“做事无非是把事情做好,不懂就问,不会就学,不要怕丑。”工作后,我谨记她的教诲,自觉学习各项工作业务,遇到问题大胆问、出现错误及时改、发现疑点深入钻,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。

勤俭持家

我的祖父是一名下乡知青,落户在祖母家。祖母家里三个姐妹,却没有一个男丁,劳动力实在匮乏。祖父来了之后,家里的境况有所好转。1979年,祖父招工到牛奶厂工作。作为一名采购,祖父经常到各地出差,家里的活儿又一下子落在了祖母身上。祖母独自一人照料着家里三个子女,除了干队上的活之外,她还去砖厂背砖补贴家用。即使家境困难,但是祖母从未要求祖父用采购的钱挪补家用。祖父在厂里工作三十多年,一直都清清白白,从不谋求私利。退休后,他常常说:“厂里信任我才让我干采购,好多老板让我拿回扣采购他们的货,但是货不行我坚决不同意!”后又提及另一老友,一名医药厂的采购,大好前程就因贪污受贿被裁了,如今生活潦倒。但只是勤劳,却不节俭,也是不行的。小时候我的玩具大多是祖父亲手做的,一块木头在他手里打磨一下就成了小手枪,切割一下加上钢丝又成了手工琴。没有小板凳,祖父就敲敲打打做出一个;没有自行车,祖父就淘来一个二手的修修补补;没有冰箱,祖父就把西瓜用绳子系紧吊入井中……生活虽然不甚富裕,但精神却很富足。

工作后,祖父母常念叨我:“要多跟别人比成绩,少跟别人比条件。年轻就是要多吃苦,多干事。”记得第一年回家过年,带回了整整几大袋桔柚,祖母第一句话就是,“这多少钱?村里给的还是自己买的?可不能占便宜白拿啊!”直到我说自己掏钱买的,她才放下心来。

宽厚睦家

勺子也会碰锅沿,牙齿也会磕破嘴。家人间相处难免有矛盾与摩擦,这时就要懂得宽容与忍让。祖父脾气火爆,祖母也为人强势,但在我印象中他们结婚五十多年来,极少争吵。后来我问祖母,祖母说:“过日子哪有不争不吵的,无非退一步、忍一下。他人又不坏,就是脾气差点。”其实,祖父母在村里的人缘确实是极好的,就因为他们常吃亏、做“傻子”。早年村里“老”了人,就会出人去抬丧,祖父总是自愿去帮忙,一做就是几十年,后来年纪大了,便退出来了。到他快七十岁那年,村里实在没有人抬丧了,就又请了祖父去,祖父也是“傻”,以为还是年轻力壮,一点没推辞便去了。他做的“傻事”还不止这一件。当年家住河堤边上,集体要求搬迁,一块有沟壑又有堰塘的地,谁也不肯要。眼看着分地搬迁僵持住了,有人提议抓阄,祖父跳出来说:“算了算了,都不要我要!”后来填沟压土又花费了人力物力,白白浪费了许多。

祖父母当“傻子”,还要教训我太较真。一次过年,我们不在家。等到回家的时候,见到地里几窝香葱长得比其他几窝矮小许多,土还是新翻的。邻居告诉祖母,过年蔬菜价格大涨,对门那户常来挖香葱出去卖。我听后气愤不过,就要上门理论。祖母拉着我说:“算啦算啦,人家这不是还给我们补种了嘛!”我听了这话简直哭笑不得。

祖父母一辈的故事虽无什么传奇经历,也没有大喜大悲的感情跌宕,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永远书写不尽、翻阅不完的。如今,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更要传承好家风,以晴耕雨读之道,以勤俭自律之法,以宽厚自谦之心,让好家风涵养好作风,修身正己、明辨笃行。